工商時報【杜蕙蓉/專訪】



坐擁華人生技創投龍頭寶座,旗下七檔基金規模已逾10億美元的Vivo(維梧)創投合夥人孔繁建認為,在風險考量下,創投的選股標的已轉向晚期的風險投資,新藥開發的投資比重會愈來愈謹慎,至於市場看好的中國,Vivo創投只選擇有營收、成長性看好,且有機會當產業龍頭的標的,台灣目前還未有投資案,至於成立第二支TMF基金,由於法令限制太嚴格,他沒興趣。

孔繁建曾經參與創辦Cetus、Genelabs生技公司,並成功上市,他成立的Vivo創投,投資約一百家公司,已有20-30家已分別在美國、大陸和香港上市掛牌,Vivo創投的投資報酬率超過2倍,他的投資策略為何?以下是他的看法紀要:

投資標的 技術高風險低

問:Vivo創投的投資方向是以那個領域為主?

答:我們主要是以健康產業的治療產品(藥品、醫材)公司晚期的風險投資為主,主要因為美國的醫療政策在轉變,在歐巴馬總統的新醫改是以學名藥為主,這導致FDA對新藥上市通過的態度傾向保守,實際上,新藥通過人體三期臨床後,進入FDA審查,其成功率不到50%,而過去三年,FDA也把市場已經通過上市的3~4個新藥拉下來不准上市銷售,即可知其風險性。

因此,我著重的方向會以技術門檻高、風險性低的標的為主,例如,學名藥成功機率很高,但口服錠劑的學名藥門檻就很低,而針劑學名藥技術和產程就有障礙門檻,針劑通路是醫院,很難打進去,所以投資針劑的報酬率應該會高於錠劑。

問:Vivo的投資比重?投資大陸的標的標準為何?

答:我們的基金目前是三分之二的重心在美國,三分之一是新興市場,新興市場則以大陸為重心。

美國的投資鎖定在風險低,有創新利基的公司,而大陸因為市場太混亂,比較欠缺公司治理制度,因此,我們投資的三個準則是:一、要有營收。二、成長性高。三、有機會當產業龍頭。

法令嚴 暫不錢進台灣

問:Vivo有投資台灣嗎?會在台灣成立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下的第二支創投基金?

答:我們曾經相中台灣的原料藥廠,但因價格談不攏而作罷,因此,目前沒有投資台灣的公司,至於是否成立創投基金,因為政府法令限制太嚴格,所以,不考慮成立。

問:您看生技創投未來的走向為何?

台生技應與美藥廠策盟

答:現在不管是生技公司或創投,投資風險都愈來愈高,因此,資源必須要不斷整合,創投要扮演的角色除了資金上的協助外,也會參與人才的尋找和培訓,整頓公司找出商業模式,甚至與其它公司策盟或併購。

我認為,未來創投基金要組成一個包括各種人才都有的平台,管理5家公司,將他們的資源整合,創造價值。

另外,開發藥品耗時太久,若在美國生產成本也高,未來就可能會轉至大陸生產,降低成本,這也是台灣產業可創造的利基,國內生技公司應與美國等地區的藥廠或醫材廠策盟,透過互補營造新契機。

現在政府單位常常到海外招商,我想重心應放在多和國外產業界接觸,而非學術機構單位,這樣才能了解彼此的條件和市場狀況,聯手卡位或搶進海外市場。

文章來源: 中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婚紗攝影產業報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