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中央社記者林琳柏林27日專電)路經柏林市中心的博物館區,很難不注意到大教堂對面盒狀的水藍建築物。樹立在許多古典建築之間的新潮「漢鮑特資訊館」(Humboldt Box),成立宗旨是介紹舊皇宮的重建。



柏林中區沿著林登大道(Unter den Linden)的宏偉建築,包括博物館、歌劇院、國家畫廊和大教堂,在兩德統一後,都修葺一新。唯有在第2次世界大戰末期被盟軍連續轟炸的皇宮(Berliner Schloss),1950年被當年的東德政府拆除,就徹底消失。運河邊的皇宮舊址至今仍是空曠的草地。

多位德國文化界人士在1990年代初期開始討論重建當年普魯士王國的舊皇宮,並且在此成立1個推動國際文化交流的論壇。

當時的1項民調顯示,多數柏林人都支持重建計畫。普魯士君王的皇宮,從君主時代走入共和、毀於戰火,又被共黨政權徹底拆除,許多人認為它也是德國國家發展的重要象徵之一。

德國聯邦政府和柏林市議會針對這項提議成立委員會。2002年聯邦議會以壓倒性的多數通過皇宮重建案,2007年重建計畫開始執行,2009年到2013年之間,將完成所有的規畫。

今年夏天開幕的「漢鮑特資訊館」,在今年到2019年皇宮重建工作進行的同時,會以圖片展介紹皇宮的昔日風華和未來風貌。

資訊館展覽部門的負責人凱默若(GuntherKammerer)指出,除了有關皇宮重建的模型和圖片展,資訊館還有定期更換的專題展,例如開幕第一檔的中國藥學介紹、德國社會結構與變遷和亞非的生化多樣性介紹。

凱默若指出,在柏林市中心有5大博物館,而完工後的皇宮將會是運河環繞的「博物館島」上第6顆耀眼的鑽石。普魯士文化協會收藏世界各地的文物,將提供展出,未來的展覽將以歐洲以外地區的文物和藝術品為主。

柏林皇宮重建計畫獲得許多德國及國外文化界及政界人士的支持。凱默若指出,重現18世紀巴洛克宮殿建築,耗資相當大,估計需要8000萬歐元(約新台幣33億4310萬元),這些費用需要靠各方捐款。

募款也是漢鮑特資訊館的重要任務。入館參觀兩歐元的門票收入,積少成多,也相當可觀,不過,仍只是部份來源。許多政界人士也積極幫忙募款,目前已收到1600萬歐元的捐款。

名建築師設計的漢鮑特資訊館因為和周邊的建築大異其趣,相較於各大博物館,門票也不貴,所以每天都吸引甚多訪客。走上最頂層5樓的陽台,博物館島的美景可一覽無遺。這座資訊館讓觀光客飽覽柏林風光的同時,也幫助實現舊皇宮的重建。1000727

文章來源: 中央社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婚紗攝影產業報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