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台灣醒報記者莊雅茜報導】「現代記者要用筆、相機和攝影機說故事。」在台灣醒報兩週年社慶活動中,中央社、聯合報和雅虎奇摩等多位資深媒體人,一同探討數位時代記者的挑戰。與會人士一致同意,專業、有價值、能感動人心的內容,是新聞工作的基本原則,並要能操控不同媒介,用不同的方式,來說感動人心的故事。



台灣醒報今天舉行兩周年社慶活動,為呼應報社五媒合一的經營理念,現場邀請中央社社長陳申青、卓越新聞獎基金會執行長邱家宜、Yahoo!奇摩企劃總監李怡志、中時電子報總編輯陳彥豪、聯合新聞網經理徐嘉檣,以及台灣醒報採訪主任蕭介雲,針對「記者多工的時代」進行深入對談,探討數位時代記者的挑戰。

邱家宜說,數位時代網路進入門檻很低,每個人都能將任何訊息發佈其上,但她也引用學者的批評:「網路就像是一個平庸的數位森林。」她指出,網路資訊太多、太雜,如何能提供有「價值的內容」,是新聞工作者必須一起努力的。

徐嘉檣則表示,記者過去主要用筆來說故事,但現在還需要用相機和攝影機來補足文字的不足。隨著網路時代來臨,只要是會使用電腦的民眾,都可以在網路上發佈訊息,因此,記者更須發揮專業和抽絲剝繭的能力,說精彩的故事,才能有生存的機會。

陳申青說,中央社至今已邁入第86個年頭,為能因應網路和新媒體的崛起,近幾年來也做了許多改變,與台灣醒報一樣,包括推動「一手」新聞,提供在手機上閱讀的第一手即時報導,還要帶著「腳」架採訪。他謙虛地笑說:「行動網路會是未來的趨勢,老人家要趕上年輕人的腳步,要手腳並用才行。」

李怡志則以苗栗大埔事件為例,表示許多新聞都從網路上發跡,他和陳彥豪都同意,新聞媒體都應開放給非新聞出身的業餘專業者,參與新聞產製過程,才能發揮最大效益。

陳彥豪特別感慨,現今台灣過度重視「平台」而忽略了「內容」的發展,他認為好的內容才是新聞的重要價值,而如何產製感動人心、有價值的報導,也是新聞專業人員必須討論的重點,如此才能避免同質性過高的市場。

欲看完整影音請至http://www.awakeningtw.com/awakening/news_center/show.php?itemid=16419

文章來源: 台灣醒報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婚紗攝影產業報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