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商時報【記者杜蕙蓉/台北報導】



中國計畫經濟將進入第十二個五年計劃,將導向內需下,列為新興產業的生技醫療、農業生技看漲,中概生技族群成大贏家,製藥業中產品以醫保目錄為主的中化、東洋、杏輝有利基,醫材的聯合骨科、太醫、佳醫和農技股的慕德營運亦看好。

生策中心副執行長賴博雄認為,至少有三個題材都說明生技產業前景亮麗:

一、先進國家包括美國、歐洲、日本都進行醫改政策,而大陸從十一五計劃到從2011-2015年將進行的十二五規劃,都以生醫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。

二、兩岸生技搭橋計劃刺激,年底將舉行的江陳會可望釋出利多。

三、國家政策目前也積極推動生農理醫產業發展,建立機制,發展能量。

賴博雄指出,大陸預計在2015年培養30萬個家醫科醫生,在擴大醫療診所的設置下,對國內已經在大陸投資的醫院、製藥、醫療器材和通路公司應可創造不錯的利基。

另外,賴博雄也認為,2005-2006年時,中國總理溫家寶曾經表示,若把GDP成長扣除環境破壞、工時損失、重建投入等因素,則中國的GDP其實是負成長,當時這段話並沒有引起很大的注意,但沈默了五年後,今年夏季在北京召開世界經濟論壇,中國高層又重提GDP成長率的真實現象,認為若把環境破壞等上述要素計算,那麼大陸的GDP成長率是有限的!

因此,未來要解決這些環境破壞等問題,一定是透過醫改、農業生技和環境醫學來解決,而此方案不僅是對生醫產業有助,在馬政府也是以生醫健康產業為政策,且還有四年五千億元經濟方案和生技鑽石行動方案來看,生醫產業無疑是未來的明星主流。

統計資料顯示,生醫族群近年積極布建大陸市場,中國已有生產基地,且以內需為主的製藥廠有:中化、東洋、杏輝、永信、晟德、葡萄王等,其中蘇州中化更因9成以上的產品全部在醫保目錄內,成長力道最被看好。

蘇州中化總經理王勳煇指出,目前產品取向都以醫保目錄為主,因此,能分食中國8,500億人民幣醫改商機,由於通路齊全,蘇州中化近年營運的年複合成長約25%,由於母公司中化已買下原有中國醫藥公司持有的蘇州中化股權,在百分之百持有股權下,因此,蘇州中化今年應仍有不錯的獲利可貢獻母公司。

醫療器材廠在大陸設廠的有必翔、聯合骨科,聯骨生產的人工關節目前已被列入ECFA早收清單,而原本以外銷為主百略、合世、優盛和雃博,目前更積極轉進內需市場,另外,太醫、邦特和杏昌,則是積極透過代理,布建銷售地點,擴大市佔率。

至於和中國國藥集團合資跨足洗腎事業的佳醫,明年起將啟動布建營運據點,佳醫目前擴大其在大陸的眼科等五官科業務,轉投資的曜亞則以美容市場為主。

文章來源: 中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婚紗攝影產業報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